“党员干部引领社会新风尚”系列评论之二:好传统是营养剂
发布时间:2015-09-23 来源:湖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,湖北日报
好传统是营养剂
——二谈党员干部引领社会新风尚
从烽火岁月一路走来,是什么让“小米加步枪”生发出战胜“飞机加大炮”的巨大威力?是什么让一个被讥为“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”政党,从南湖走向全国、从瑞金抵达北京,始终坚如磐石、百炼成钢?
记者斯诺在陕北找到的答案是:“我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,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,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;周恩来睡在土炕上;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;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;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……他们坚韧卓绝,任劳任怨,是无法打败的。” 如今,老一代的风范已成记忆。但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而言,这绝非遥不可及的故事。身处新的历史方位,无论是搞改革还是谋发展,我们党拥有的条件和手段都比过去丰富,但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更加严峻。走过筚路蓝缕的革命岁月,告别白手起家的建设年代,我们不用再过毁家纾难的苦日子、红米饭南瓜汤的穷日子,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: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弦是不是不知不觉松了?“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”的感情是不是淡了?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的自觉是不是被前呼后拥、迎来送往的习惯磨蚀了?“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”的求实作风,是不是在走“规定路线”、看“虚假布景”中被钝化了? 时代变了,好传统、好作风不能变。从好传统中自觉汲取深厚的道德滋养,我们就会意识到,没有推不掉的人情,没有非讲不可的排场,没有“无伤大雅”的接待应酬;从好传统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,我们就会体会到,哪怕只是一盒月饼,哪怕只是一顿饭、一张购物卡,关乎的却是人心向背,关乎的是“载舟覆舟”的历史铁律。
好传统、好作风,在于自觉日日反省明在内心,在于思想深处固本培元。正因为如此,公款报销“化整为零”,送礼收礼花样翻新,是丢了传统;在内心里“避一时之风头”、在工作中把“廉”“勤”对立,索性为官不为,同样也是丢了传统。
明代学者吕坤说:“变民风易,变士风难;变士风易,变仕风难;仕风变,天下治矣!”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,必然由在小事、常事上的清洁自律汇聚而成,必然由时时事事自警自省的官员作风汇聚而成。有这样的政治风气,就能引导社会风气向清新俭朴的方向发展,成为百姓民俗和社会风尚的示范。
精神的弘扬需要代代相承。当年,毛泽东在延安宴请华侨领袖陈嘉庚,席上只有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。在重庆,蒋介石请陈嘉庚吃饭,一顿饭就花了八百大洋。从两顿饭的差别,陈嘉庚得出了“国民党蒋政府必败,延安共产党必胜”的判断。无论是只有50多人,还是有超过8600万党员,一代代共产党人形成的精神传统,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丢了这些传统,就丢掉了民心,丢掉了根基;自觉坚守这些传统,我们就能无难不克、无坚不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