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高校的政治规矩
宣传支部 曹祥海
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,涉及到党性的延续和国运的复兴,责任重于泰山。高校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顺理成章,且具有严密的逻辑论理。既然是党委领导,那么党的政治规矩必然在高校落地,生根,开花,结果。所以,高校不管是施教者、管理者还是后勤者,都必须守纪律,遵规矩。否则,扰乱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政治生态,而且危及党和国家安全,危及下一代。
高校不是象牙塔,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,文化多元,思想活跃,科研精进,处在时代的前沿阵地。守土有责,守土负责,守土尽责成为每个高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这个神圣的天地里,无论是共产党党员还是其他党派或无党派人士,加入其中就自然而然地担负了党的重托,就必须按照党的规矩办事,这是高校的性质决定的,不能随心所欲,不能信口开河,也不能信马由缰。纵使是外教,也只能按照规矩办事,决不允许破坏高校的政治规矩。
规矩既包括法律、纪律和规章制度,也包括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。法律、纪律、规章制度是刚性的成文规矩,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未成文规矩。刚性的规矩要学习贯彻落实,约定俗成的规矩要自我约束、内化于心而见之于行动。两者并驾齐驱,相得益彰。成文规矩无需赘述,未成文的规矩,高校工作者必须起码做到如下几点:
一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;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。短短24字,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,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,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,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、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。这项基础工程必须全党来做,必须全民来做,必须所有学校共同夯实基础。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驿站和关口,责任尤为重大,正如孟子所言:“性犹湍水也,决诸东方则东流,决诸西方则西流。”高校工作者,只有“决诸东方”的义务,没有“决诸西方”的权利。这是高校使命决定的,这是高校属性决定的,任何人不能越雷池一步。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信、道路自信、制度自信,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高校工作者铁的规矩。
二、维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
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刚性规矩,是高校的根本制度。其核心含义是,党委是领导核心地位,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,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分工合作、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;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,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,集体决定了的事情,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分头落实;严肃党内组织生活,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。
人们在执行此刚性规矩之时,还有未成文的规矩需要厘清。一是,党委领导的核心地位,说明党委书记就是高校的第一责任人,也就是常说的“一把手”。懂得了这个规矩,也就没有了无谓的纷争和工作推诿现象。二是,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,不能大事小事都揽在一个人身上,而是组织班子成员集体领导、分工负责。对上,党委书记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,规避独断专行;对下,师生员工也不能事无巨细一味找党委书记解决问题,而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职责范围,及时层级推进。确需党委决策,党委书记组织常委乃至全委研究决定。当然,关键时期和突发事件的果断处置不属此之列。
懂得了这些规矩,就要维护规矩的严肃性。不管任何人,遇到工作的任何异常状态,都要及时、准确、程序地畅通上情下达、下情上报渠道,协助党委对学校情况一目了然和决策掌控,不能截留,不能隐瞒,不能视而不见,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三、遵循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的行为准则
师者,传道,授业,解惑也。政治教化、文化传承、科技创新,占据了教师的整个时空,演变成教师的生活节奏,默默无闻而又实实在在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。几千年来,老师虽然有一个现代人戏谑的雅号——穷教书匠。但祖宗们穷不失志,绝不有辱斯文。时至今日,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我们,教师“既是学问之师,又是品行之师;甘当人梯,甘当铺路石;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,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”。对照总书记的要求,我们做到了吗,做到了多少?纵使现代社会思想多元,物欲横流。那么,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引导学生学生成人、成才、成事,矫正,规范学生失衡的形态,真正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记在心上,扛在肩上,施在教上,不能随波逐流,不能信口开河,不能讨好迁就。所以,教师永远也不能忘记“师严,然后道尊;道尊,然后民知敬学”的古训。
然而,现实确有极少数教育工作者,只教书不育人,除了上课外,其它时间随心所欲而无视组织的存在,更有甚者“靠山吃山”打起了学生的主意。如此林林总总的怪异现象,有辱师门,是师德缺失的表现。如果不制止和纠正,这些人就会沦为是教育界的害群之马。为此,高校必须加强师德教育,把传承几千年的门风——“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发扬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