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纪60年代,陈云夫人于若木刚买了一床毛巾被,第二天报纸就登出消息说,国家经济已经恢复到一定水平,即日起,高价产品降为平价产品。于若木向陈云抱怨,怪他为什么不早点说,害自己花了冤枉钱。陈云回答:“我是主管经济的,这是国家的经济机密,我怎么可以在自己家里头随便讲?我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。”
马上就要公布,却依然对家人守口如瓶、不肯通融,因为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。事实上,“保守党的秘密”,正是每一个共产党人须臾不能忘记的一条铁律。坚决不把秘密透露出去,既让自己守住了纪律红线,也避免了家人可能因知晓秘密而犯下错误。陈云的做法,看起来很“迂”、不近人情,实则是明智而清醒的选择,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纪律的坚守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,“严守纪律规矩、夯实廉政之基”。守纪律,才不会犯错误;廉洁自律,从政之路才能越走越稳。历史上,一代名臣范仲淹曾遇到这样一件事:当时,有人想要替他在洛阳买一座名为“绿野堂”的园子,他坚决不肯收。对此,他解释道:“一旦取其物而有之,如何得安?”现实中,收受他人财物,便易受人所制,甚至陷入权钱交易、权色交易、权权交易的陷阱,一旦“东窗事发”,便会受到法纪严惩。因此,与其突破廉洁底线而惴惴不安,毋宁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、坦坦荡荡为官。
古人云,“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。”心中有戒,才能行之有界。然而,在正风肃纪的大势下,仍然有人在纪律面前犯糊涂,在规矩面前纵容自己,认为收点拿点“没有关系”,吃点喝点“不算个事”,觉得被发现是小概率事件。更有甚者,视纪律如无物,什么事都敢做,什么话都敢说,什么地方都敢去,什么样的朋友都敢交,最终严重腐化变质。一名“落马”官员忏悔道,纪律规矩就像道路的指路标,任何人都不能偏离,如果偏了,就要走歪了。这样的教训,何其深刻!
也应看到,守纪律不等于不干事,更不是纵容“为官不为”。事实上,“坚定的革命者视纪律为自由”。对领导干部来说,纪律绝非干事创业的束缚,而是抵御诱惑、防止被“围猎”的屏障,是更好地干事创业的保证。失去了这道屏障,领导干部就没有了免疫力,难免会越“底线”、闯“雷区”,在诱惑面前缴械投降。老老实实、坦坦荡荡、一身正气,干事创业才更有底气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无论什么时候,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都“不存在‘松绑’的问题”。
书法家舒同一生赠字无数,但有一条,若有人请他写“难得糊涂”,不管是谁,无论面子多大,他都会一口回绝:“我是共产党人,不能糊涂。”在纪律面前,是“难得糊涂”,还是当明白人?舒同的话,值得深思。